|
|
热门新闻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中国投资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有关情况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税收数据显示我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
图片新闻
|
“消费+科技”双轮驱动 港股市场迎来估值修复
发布时间:2025-06-03 10:32:00 已经被浏览:41175次 来源:证券日报
港股IPO市场正经历显著回暖,优质资产供给逐步改善,市场流动性增强,吸引了大量资金关注。Wind资讯数据显示,仅2025年5月份,香港市场IPO累计募资金额就达到558.0134亿港元,创下自202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单月募资纪录。进一步看,截至2025年6月2日,年内累计首发募资规模已超过774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九成。 此外,AH股溢价率进一步收敛。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32.83,相比去年9月11日的151.61已大幅下降。部分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等在港上市后,港股价格较A股出现溢价,也引发了市场对“港股资产重估”的高度关注。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了15.44%、14.67%、14.91%,港股市场迎来一轮估值修复。 港股IPO市场回暖 “港股低估值长期存在,根本原因还是香港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机制。港股盈利和流动性来源不一致、外资和机构持股占比高、过去板块分布过度集中在价值型股票等,共同造成了过去港股低流动性和低成长性的特点。”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示。 不过,近年来,港交所推出了多项政策,如“科企专线”、第18C章特专科技上市规则等,提升了港股对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吸引了更多优质的科技企业上市。例如,宁德时代、美的集团、恒瑞医药等科技龙头企业也陆续赴港上市,进一步增强了港股科技板块的权重。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仅5月份,港股IPO市场6家公司实现上市首日“零破发”,平均收涨近30%,并且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关注。例如,宁德时代的IPO吸引了包括中石化、高瓴资本、韩国未来资产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基石投资,占股比例达到57.13%。此外,手回集团也吸引了包括信天创投、红杉中国等在内的多家机构投资者关注。 港股IPO市场回暖也带动了港股市场结构的变化。随着新消费、科技和生物医药三大行业市值占比的不断提升,促使港股市场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价值重估已箭在弦上。以新消费为例,截至6月2日收盘,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这三家被称作“港股三朵金花”的企业,年内累计涨幅分别约101.55%、157.61%、280.13%,市值分别约2218.87亿港元、3088.76亿港元、1569.63亿港元。 南向资金快速流入港股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大量流入港股,成为带动恒生指数上行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收盘,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规模约6509.42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 拉长时间看,2020年至2024年,港股市场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9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预计今年南向资金有望超过去年全年。 国联民生金融首席分析师刘雨辰认为,随着南向资金持港股比例提升,由于南向资金的成交活跃度更高,或催化港股市场整体换手率提升。港股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持仓规模持续提升。 南向资金流入领域方面,已从去年以银行为代表的高分红板块,逐步扩散至科技、医疗保健、消费等板块。 “预计后续随着境内资本市场投资规模的扩张,南向资金持仓增长趋势或将持续,叠加更多A股标的赴港双重上市,南下投资者的参与度或有望进一步提升。”刘雨辰表示。 机构看好科技消费等领域 近年来,港股整体估值水平较低,尤其是科技和消费板块。例如,截至2025年6月2日,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为20.17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同时,港股的高股息资产(如银行股、电信股)具备明显的配置价值,吸引了大量险资和其他免税投资者的关注。 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消费+科技”在港股的市值占比已经达到了“半壁江山”的水平。其中,截至6月2日,港股10家科技巨头公司在港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接近30%。港股重要稀缺标的推动了好公司和流动性的双向循环。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4个月的平均日成交金额为2504亿港元,同比上升144%。“截至2025年5月22日,外资主要追踪的MSCI中国指数超过80%的权重都是港股。”易峘表示。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变得更加强大、价格更为便宜,中国AI的应用正迅速发展。在富达国际基金经理田笛看来,中国科技行业更具投资吸引力,行业整体估值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展望未来,港股重估蓄势待发。易峘表示,港股市场已不再是过去金融地产主导的市场,科技、消费等行业的业绩增长性或将重塑港股的估值框架。此外,过去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有回流诉求,外资中的长线资金正在关注中国,港股市场对这些资金具备得天独厚的承接条件。 相关文章
税收数据显示我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 2025-07-02
万兆光网落地家庭与园区商业化提速 5G-A与AI融合步入“深水区” 2025-06-23 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2025-06-22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全国首批两个数据中心REITs获批 2025-06-21 让无形数据变有价资产 推进数字金融 银行业积极“挖矿” 2025-06-18 数据资产入表案例扩容 为产业规范提供更多“参考答案” 2025-06-17 绿色引擎驶入乡野 五部门联合启动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2025-06-04 “消费+科技”双轮驱动 港股市场迎来估值修复 2025-06-03 宁夏高效推进绿电园区建设 2025-05-30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赋能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025-05-30 国家数据局:正在研究制定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政策文件 2025-05-29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2060年我国工业碳排放有望降至4.5亿吨 2025-05-29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发布 未来五年“两步走” 2025-04-25 深市半导体公司强化自主创新加速国产替代 2025-04-15 聚焦 • 人工智能 | AI应用加速落地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