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门新闻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共谋双招双引新思路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投资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议暨成立三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王宜峰在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议作工作报告(实录全文)
新基建与智能制造论坛盛大举办
图片新闻
|
外媒如何看待“新基建”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0-07-02 19:59:39 已经被浏览:185175次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内新闻也更多地“走出去”,面向世界。这其中既包括外国媒体的报道,也包括我国媒体对外的主动宣传。“新基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蓝图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国际上是如何被看待的?我国媒体又是如何对外报道的?本期,我们就来解答上述问题。 讲述人介绍:刘若曦,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舆情分析师。主要从事通信行业网络舆情管理、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国际视野比较等领域研究。 外媒如何看待“新基建” 纵览外媒对“新基建”的报道,有以下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其一,报道热情低。与以往外媒对于中国发布新计划时的“热心肠”不同,本次“新基建”的发布并没有引起外媒密集的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基建”作为一个内向型战略,其与海外的联系相对较少,对于外媒而言,“新基建”对其读者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新基建”提出时间较短,具体规划尚未落地,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对其的理解尚未完善。同时,对疫情的关注占据了外媒的绝大部分注意力。 其二,外媒在报道时所用的描述方式与该国对华一贯态度一致。亚洲国家、俄罗斯的媒体在报道“新基建”时,描述方式相对客观;而欧美国家的媒体在描述“新基建”时,则一般会从其建构的负面角度入手,同时对“新基建”的介绍也不会成为报道的重点。这种区分很可能是地缘政治使然。随着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亚洲国家渐渐认识到真实的中国。虽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国家间相对实力的变化对认识的影响是深刻的。当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时,区域国家对中国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 我们如何报道“新基建” 表1中列举了我国英文媒体对“新基建”的重点报道。这些报道目前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平媒和网媒的报道传播能力差强人意。平媒和网媒的发表以专业的写作与系统性的编辑为支撑,其有助于“新基建”以清晰、全面的形象面向读者。但是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条件下,新媒体因其可以及时、多样地传递消息,在传播速度上的优势逐渐显露。表1中所列稿件在写作上是专业的,发布的平台也是我国重点英语媒体,但是在转载量上并未有突出表现。二是“宣传”大于“报道”。这一点体现在报道媒体多为官方媒体,稿件内容以表达观点为主两方面。宣传注重表达观点,报道注重陈述事实。在海外舆论场中,如何提升正面传播能力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表1:我国英文媒体对“新基建”的重点报道 说明:1.以“China”“New Infrastructure”等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2.数据来源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监测时间为2020年3月4日至5月19日。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新基建” 我国现阶段的国际新闻传播工作重点,在于让处于西方话语体系下的西方民众听到来自中国的不一样的声音。以“拉斯韦尔模型”为代表的经典传播学模型在反思传播效果上是有缺陷的,但是其在优化传播方式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因此,以经典传播学模型重新审视我国对外报道路径仍旧是有意义的。如果将我国目前针对“新基建”的对外报道路径在“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四个维度解构(表2),可以发现,在任意一个维度都有改进的空间。 表2:解构“新基建”现有外宣路径 在“传播者”层面,我国对外传播的主体为官方媒体以及职业外交官。这一方面可以为所传播的信息增加严肃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唤起受众被塑造的刻板印象。因此,在保留现有传播者路径的同时,加大对商业媒体、对华友好个人的支持,扩展传播途径,不失为一个提升传播效率的方法。 在“信息”层面,“新基建”对受众而言是一个新概念,唤起兴趣并不容易。但是受众对5G、高速铁路等热点新技术的应用是熟悉且关注的。将“新基建”的概念杂糅进热点话题之中,有助于提升传播效果。 在“媒介”层面,如上文所述,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新媒体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建立受众脑中事物与概念的联系,这也体现了俗语所述的“眼见为实”的重要性。因此,以新媒体打开传播通路,同时以传统媒体维系概念严肃性的综合利用媒介的方式将使信息的传播事半功倍。 在“受众”层面,英语使用者是现阶段对外报道的目标群体。在语言仍然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的条件下,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西方话语权霸权对英语受众的影响力更大,相对的,对其它语言使用者的影响力较小。这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对英语使用者传递消息的难度,另一方面天然地为我国对非英语使用者预留了宣传空间。因此,我国对外报道应在面向英语使用者的基础上,增加对非英语使用者的辐射范围。伴随着我国在非英语国家不断上升的影响力,这将使“新基建”的概念在更广大区域普及。 相关文章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持续吸引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入驻 2024-12-18
商务部:对与新一届美国政府经贸团队接触沟通持开放态度 2024-12-13 政策“组合拳”添动能 前11个月民营企业外贸占比继续提升 2024-12-11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10 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9.79万亿元 同比增长4.9% 2024-12-10 商务部召开重点外资项目推进专场外资企业圆桌会 2024-08-15 用好政策红利 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 2024-08-15 中欧班列驰骋不息跑出外贸“加速度” 2024-08-12 前7个月中欧班列持续增长 多家企业探索易货贸易新模式 2024-08-12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双向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 2024-08-10 商务部:分步、分类、分区域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2024-08-09 我国外贸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出口产品提“质”向“新” 2024-08-09 新时代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2024-07-31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 资本市场长期吸引力增强 2024-07-29 深化外贸外资体制改革 一系列信号传递开放决心 2024-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