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热门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投资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有关情况 中国投资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共谋双招双引新思路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投资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议暨成立三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王宜峰在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议作工作报告(实录全文) 新基建与智能制造论坛盛大举办
数实融合 开启未来——“新基建”助力阜宁、射阳两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月到佳节分外明 节日喜气伴你行
胡建锋:要通过乡镇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5 17:51:58  已经被浏览:45175次   来源:本站

8月25日,以“科技赋能,资本引领,共助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举行。本届高峰论坛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投资专业委员会、数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小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1.jpg 

原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胡建锋

当天下午,举办了主题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的分论坛。论坛上,原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胡建锋发表了题为《乡村振兴: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主旨演讲。

胡建锋认为,第一,要深化对“乡村农村”这个概念的认识。首先,我国的乡村农村是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聚合体,跟国外的农村和农业农民完全不一样,所以这是一个世界难题。既要保障国民经济所需的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也要保证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的发展。其次,我们人口众多,我们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必然要居住、就业在农村,把农村发展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城镇化发展以及农民人口数量减少并不会影响农村的发展,“三农工作”不容忽视。

第二,农村的发展要有规划。过去的乡镇、村镇发展缺乏规范和规划,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把乡村规划和农村发展规划纳入县级规划范围。

第三,要重视乡村产业的发展,应该在产业发展上突破。家庭承包制经营导致土地比较分散,这个现状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在这种制度层面下,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最为关键。立足国情,胡剑锋提出两个路径。首先,胡剑锋提议,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农民自愿选择土地流转或者股份合作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其次,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的主要环节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把分散的农户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社会化生产。这样逐步把小农生产纳入社会化大市场。立足国情,我们必须要走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要下大功夫做好这件事情。这方面工作的核心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引导各类主体投入到农业社会化发展中来,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重视支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的农业企业等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一批优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带到农村去,注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胡剑锋总结道:“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等,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乡村发展要重视生产、生活和环境的投入。胡剑锋认为,高度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包括政府的投入、社会资本的投入,由此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把乡村建设打造地更加宜居宜业。

第五,要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我国农村发展目前存在人才短缺、人才流失这一重要问题。乡村振兴需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日前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以“家乡建设我添彩,共富共美共未来”为主题,搭建建乡平台,畅通回引渠道,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内生动力,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想要把农村产业发展好,需要有一批具有农村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的人才,为乡村振兴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最后,胡剑锋提到,要重视对乡镇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支持。我们国家现在有3万个乡镇,最大的乡镇人口集聚10多万,少的也有几千人,我国乡镇人口众多,因此谈中国的城镇化,要专门把镇作为一个概念和单元提出来,因为乡镇是真正的城乡结合部,具有小城市的功能,也跟农村接近,是真正的城乡结合。乡镇怎么规划、怎么发展、怎么建设,这是今后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乡村振兴必须要把乡镇发展这件事情重视起来,要有一套专门的乡镇经济发展考核体系来指导。未来,要把乡镇建设成为今后绝大多数农民宜居的地方、就业的地方,打造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通过乡镇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在线
客服

客服热线

客服
热线

010-63380058
在线谈合作

naojun.cn

微信
扫码

naojun.cn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顶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