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热门新闻
图片新闻
共谋双招双引新思路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投资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议暨成立三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王宜峰在第一届三次理事会议作工作报告(实录全文) 新基建与智能制造论坛盛大举办
数实融合 开启未来——“新基建”助力阜宁、射阳两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胸怀“国之大者”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发布 目标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 探索吸引外资新思路新模式 积极引导外资“投资中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如何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怎样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发布时间:2023-11-02 17:31:06  已经被浏览:39175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根据会议要求,金融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重点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货币政策调控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表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市场预计未来或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

    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据记者梳理采访了解,这些新特点可能包括:基础货币供应由外汇占款转为再贷款;月度间信贷波动加大,稳信贷难度上升;中小银行新增信贷占比下降。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实体经济的结构失衡,会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样,金融业的混乱膨胀,也必定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风险。

    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深入论述。会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换言之,金融只有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才是正道,如果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和膨胀,不仅会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将加重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

    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印发资管新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等措施抑制金融业自我循环,压降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近30万亿,降低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金融系统也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水平。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万亿,相比2017年增加12万亿。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也得到加强。比如2023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8万家,获贷率47%,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

    此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但会议也同时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

    换言之,下一步金融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此次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严峻,更需要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还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包括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此次会议则明确升级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排在第一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要实现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就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

    此外制造业尤其先进制造业也是未来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究其原因,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此次会议还提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过去几年国有大型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六大行新增贷款规模占到全行业的半壁江山。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设置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目标(30%),2020年、2021年继续设置,分别为40%、30%,最终国有大行均超额完成任务。

    或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

    此次会议还表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解读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

    据记者梳理,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后,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取向仍将保持稳健基调,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温彬认为,“在总量上,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在结构上,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本次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既有总量型工具(利率和存准率),也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比如2022年陆续创设了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工具。

    央行本月最新公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情况表(截至2023年9月末)显示,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17项,和6月底一样。从余额看,三季度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7万亿,相比二季度末增长1443亿。

    明明称,本次会议要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现有工具的使用额度及进度,进一步创新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来看,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多项工具额度已接近投放完毕,而本次会议提及的“先进制造”“数字金融”等领域尚未有相关工具出台,不排除后续新增政策工具落地、存量工具额度得到补充的可能性。

    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会议还强调,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从央行数据看,近年来货币信贷确实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央行数据显示,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由2013年的不到2万亿增长至9月末的16万亿左右,同期外汇占款由27万亿降至21万亿左右,即基础货币供应由外汇占款为主转变为再贷款等工具。

    “过去由于外汇大量流入,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扩张。2014年以后外汇占款下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转向再贷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比较被动,但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相对主动。”

    信贷方面,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导致房地产贷款需求下降,但其他类贷款无法弥补空缺,信贷数据月度间波动非常大。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4月、2022年7月、2023年7月新增信贷分别是6454亿、6790亿、3459亿。由于居民部门提前偿还按揭贷款规模较大,今年7月新增信贷规模创2009年12月以来新低。

    而在数据公布的当月,监管部门即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从过往看,在信贷会议召开后,当月信贷环比上月会出现明显的反弹,如2022年5月新增信贷1.89万亿,环比增加1.2万亿;2022年8月新增信贷1.25万亿,环比增加约0.6万亿。其原因在于,会议召开后,银行通过票据冲量或者加大了储备项目的信贷投放。

    对于信贷工作而言,未来稳信贷的难度有所上升。今年8月18日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召开的工作会议表示,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要注意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结构上看,中小银行信贷占比出现下降。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8年四大行新增信贷占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38.9%降至2018年的29.1%,但2019年以来该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达到43.9%的新高。换言之,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新增信贷占比持续下降。

    记者了解到,其原因可能包括2019年以来四大行加大了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客观上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压;2019年以来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暴露,导致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的难度加大,相应制约了信贷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偏向国有大行等。

    “因为近年有效需求不足,大行都在以低利率抢贷款项目,但中小银行负债成本较高,不具备优势。同时,与其去投贷款形成不良,倒不如购买债券,所以近年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力度加大。”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称。

    会议还表示,要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明明表示,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而后续万亿特别国债增发落地后资金面压力或进一步抬升,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压力会有所凸显,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续作MLF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相关文章
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国家能源局作详解 2024-06-21
事关深化科创板改革!专家解读来了 2024-06-19
一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如何解读? 2024-05-14
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2024-05-14
数字化转型助制造业上市公司降本增效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2024-05-13
解码新质生产力|深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 走深走实技术突围路 2024-04-16
基金公司火线解读“国九条”:权益类产品将迎发展机遇,对公募基金提出更高要求 2024-04-14
新“国九条”释放哪些关键信号?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安永汤哲辉深度解读 2024-04-14
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4-03-20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将牵头建立辖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2024-03-16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引资态势和未来前景?——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八 2024-03-11
如何看待中国外贸发展形势?——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七 2024-03-10
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2024-03-10
聚焦高质量发展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五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2024-03-07
如何看待中国物价运行态势?——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二 2024-03-06

在线
客服

客服热线

客服
热线

010-63380058
在线谈合作

naojun.cn

微信
扫码

naojun.cn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顶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