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门新闻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中国投资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投资高峰论坛有关情况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入会)
政策预期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共振 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
图片新闻
|
人形机器人企业融资忙 “学院派”成重要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5-02-07 19:38:07 已经被浏览:69175次 来源:证券日报
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开春第一起融资事件。2月6日,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次方机器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拿下千万级订单,进入量产阶段。今年,公司将实现共计500余台的多型号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教育、文娱、展览等多个行业的量产落地。 零次方机器人成立于2025年1月份,创立至今仅一个多月,由清华大学和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江淮中心”)联合孵化。团队核心成员大多为“00后”,且来自清华大学AI&Robot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具身智能,都属于比较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壁垒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将会是其中最大的助推力,而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线高校无疑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相关研究最早均起源于国内高校,其在技术积累与科研实力方面均有深厚积淀。 高校科研力量提供重要支撑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发生超60起融资事件,其中20余起是亿元级融资。获得亿元级融资的企业包括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动纪元”)、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星海图(苏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上述企业背后的创始人均来自同一个母校——清华大学。 近日,星动纪元获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入股。去年10月份,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3亿元Pre-A融资。“本轮融资旨在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原生性突破性研发以及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并持续巩固公司人才、技术壁垒和市场领先地位。”星动纪元高级品牌经理商庆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商庆浩介绍,星动纪元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创立,是唯一一家清华大学占股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司的成立,源于清华大学早期的一个课题项目。陈建宇在2022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开发体型较小的人形机器人,并向高动态性能推进。过程中,他体会到人形机器人仅在实验室里跑跑跳跳是不够的,需要推动它以成熟的产品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有了星动纪元的诞生。 除了“清华系”,出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帮”和浙江大学的“浙大系”也崭露头角。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闫维新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宋海涛同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公司迄今已完成7轮融资,发布了远征A2、远征A2-W等多款商用人形机器人产品。 2023年12月份,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蓉携团队联合宁波市政府,成立了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今年1月份和去年6月份均获得融资,估值超过18亿元。 各地助力打造科创热土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政府协同高校推出的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孵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零次方机器人的联合孵化机构江淮中心,就是安徽省委批准设立、省部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江淮中心围绕智能科技和人形机器人主轴主线,开展前沿技术创新与成果快速转化,在孵化零次方机器人外,还发布了自研的“启江”系列人形机器人。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到,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标准建设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引进和培育3至5家独角兽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 “各地的创新中心定位各有差异,既有开源的公共平台,也有产业化运营的企业系统,各自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生态位。”卢瀚宸表示,以开源公共平台为例,其在底层共性技术方面可以为创企们提供一臂之力,同时,面对行业共性的难点和痛点可以更好地调动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创企产业化落地进程。 相关文章
政策预期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共振 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 2025-08-07
【一图看懂】城市更新频被“点题”,政策+影响速览 2025-08-07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2025-07-31 险企加速布局低空产业安全网 2025-07-28 成长与价值“一个不能少” 百亿级基金经理业绩跑出“加速度” 2025-07-24 锚定新质生产力 A股并购重组浪潮涌动 2025-07-24 智能体元年:AI“新物种”力促数字生产力跃迁 2025-07-10 超充产业迎政策利好 多个短板待补齐 2025-07-09 半年报行情趋于火热 机构看好新消费与AI赛道投资机会 2025-07-08 光伏玻璃行业加速推进“反内卷” 多家企业或7月份起减产 2025-07-07 多地加码数字文化产业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2025-07-07 金融改革向“绿”行成果丰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绿色金融市场 2025-07-07 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加码 多晶硅环节或率先破局 2025-07-07 支持高碳行业转型 银行创新实践与标准建设并进 2025-07-07 激活“科技金融”新动能 首批科创债ETF获批 2025-07-03 |